2022/04/20
記者林秀英/專訪
根據《Science 》雜誌統計,全世界每年要喝掉超過8000億杯咖啡。 台灣近二十年來咖啡店成長了約8倍,每年消耗28億杯咖啡。
驚人的數字顯示咖啡已跟茶已是台灣人生活一部分,林國璋先生四十年來由喝罐裝、三合一、即溶、膠囊咖啡、自行烘焙到參與烘焙機的開發,玩遍各式烘焙機後方領悟咖啡的妙境,但咖啡涉及層面由豆種、烘焙度、嗅覺、味覺、產區、研磨度是、水量、水溫、各人喜好、豆內化學成份變化等各面向,複雜的變數讓咖啡成為可玩度極高的興趣,各面向要深入瞭解往往因欠缺專業儀器而流於猜測,雖然朋友常恭維他是咖啡達人,但他謙虛很清楚這個領域太廣,説能成為業餘愛好者已是生活一大樂趣。
隨流行風潮之起,近十年來精品度與自家烘焙也深受歡迎,而掌握基本變數,累積品飲經驗,依靠上帝恩賜的味嗅覺就可一窺堂奧。
苦回甘,酸帶澀,香氣百變,香甜往往在尾段,不同萃取時段味道變化,心情影響品飲經驗,這不就是人生寫照嗎?
以下就咖啡各面向簡單介紹
咖啡豆
咖啡品種若列入變種其實超過萬種,但一般記得主要三個品種即可,分別是阿拉比卡(Coffea arabica)又稱小果咖啡、羅布斯塔 Coffea canephora (Robusta)又成中果咖啡,與賴比瑞亞(Coffea liberica)又稱大果咖啡,前二者為大宗,產量比例約7:3。
烘培原理
烘焙是生豆變熟豆的過程,跟生米煮成熟飯類似。咖啡的香氣和味道就在烘焙過程變化而來。烘焙過程主要的兩種化學反應是焦糖化反應(caramelization)醣的氧化與褐變、與梅納反應(Maillard reaction)胺基酸與醣類的反應。這兩種反應都需要醣類的參與,生豆中剛好有豐富的蔗糖,提供此兩種反應所需材料。烘焙過程生豆的水分降低、重量減少、色澤變深,體積變大,反應出組成咖啡味道的各種化學成份近八百種。烘焙的時間與溫度是咖啡豆味道定型的主因素。
烘培程度
依照溫度、時間的組合,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烘焙度,專業烘焙有標準色卡可對照,自家烘焙靠目視與品飲可累積基本經驗。
烘焙過程隨時間與溫度的拉升,會出現爆音,若粗分烘焙度,可將一爆前視為淺焙,一、二爆間視為中焙,二爆後視為深焙,各階段會反應出組成咖啡獨特味道的各種香氣:如花香、果香、檸檬香、核果、奶油、花生、巧克力、香料、木質香等等,烘焙是極專業的技術,牽涉因素有時間、溫度、加熱方式、攪拌方式、升溫率等,家用烘焙機與專業大型烘焙其實無法比肩,但自家烘焙的新鮮度是市售咖啡比不上的優點,同一豆種用不同烘焙度風味的差異度是樂趣所在。
沖泡方式
從濾紙手沖、法式濾壓壺、虹吸式咖啡壺、比利時壺、冰滴壺、Espresso等,各有風味,第一種最簡便容易,最後一種是老饕首選,青菜蘿蔔自己挑。
筆者最常用的就濾紙手沖,所用器具包括濾紙、手沖壺、濾杯,手沖壺以細口壺最容易控制,最受青睞。濾杯大小、材質有多種,依沖泡量、喜好度選擇,主要分為扇形、錐形及波浪濾杯三種形狀。嘗試可找出最合用者。另類的金屬濾網濾杯可保留更多咖啡油脂但易有細微粉末殘留。
濾紙可吸收咖啡的部分雜味和油脂,使用前可先用熱水洗去雜質、殘味。
濾紙手沖雖然簡便,但包括流速、溫度、咖啡粉粗細、均勻度、注水方式、濾杯形狀都會影響風味,也是好玩的地方,網路上相關技巧介紹影片繁多,皆可參考。
濾紙手沖程序分為預浸、注水、悶蒸、二次注水等,各階段萃取出的物質皆不同,可嚐試將不同階段的咖啡水分開品飲,就可建立品飲經驗庫。多參考專家手法可找出自己喜歡的方式,沖出個人專屬的風味咖啡。
磨豆機
咖啡粉顆粒大小和分布度是手沖咖啡風味之關鍵,高價的磨盤式產出的顆粒較均勻,是不易後悔的投資。
電話 : 暫不提供
Line : 暫不提供
信箱 : 暫不提供
秉持傳遞正向訊息、提升能量報導各界善良之心、響應關懷弱勢精神,期盼與您共同攜手促進社會更加祥和美好。
Copyright © 2022 人民日報 版權所有